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

上海世博是綠色未來還是環保秀場?

 本來對於上海世博這一場熱鬧並沒有太大興趣,世博是已開發國家的展場,從世博開幕後就可看出,幾個大國的熱門展館外大排長龍,而發展中國 家的展館則是少人問津,但當看到各國以其最新的再生能源與節能科技競相在展館上亮相時,倒是勾起了我的興趣。

 2005年在日本愛知縣舉辦的世博會已經是以環保節能為重要理念,種種綠色設計令人驚艷;再看到五年之後的上海世博,不管是使光、水、空 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的綠建築,還是各種為解決當今水資源與能源危機發展的先進技術,的確是更令人雀躍的,甚至僅僅是太陽能應用的規模,就遠遠超過 了歷屆世博會。


 上海世博打造綠能形象


 相較於兩年前的北京奧運,上海世博雖然仍有阻絕上訪及強制拆遷的人權問題,但倒是較少出現關於環境影響上的負面批評,如果我們不去計算一 場大型活動所帶來的垃圾問題,不去計算數百萬人潮來去在交通上的排碳量,上海世博以「城市、環保、綠能」來作為規畫主軸,仍是值得讚許的,而這樣的綠色潮 流,是否能成為改造上海甚至是改造中國的引擎?卻需要進一步觀察。

 上海世博被稱為史上最大、耗費最高、最多國家和組織參與,並彙集了許多國家的高科技以及對未來城市的想像。不但各國藉此機會向世界展示自 己的形象與國力,而更重要的是,這也是本世紀將會一直持續不斷的科技競賽,誰能越快掌握新興的綠能產業,將帶來絕對無限的商機。因此我們看到各國以大手筆 建造展館,而中國也一掃北京奧運處處被批評的灰頭土臉,以上海的現代面貌努力爭取另一次的國際形象──其效果可能超過北京奧運10倍以上,也就是中國終於 開始擺脫鄉村的落後印象,就像上海世博的口號「Better City,Better Life」,可以擁有更美好的城市,讓生活更好。


 經濟發展犧牲環境品質


 但不能忘記的是,好的城市取決於是否有好的生活品質,乾淨的空氣、清潔的飲水、安心的食物、合理的房價、免於恐懼的自由等等,這些條件連 北京、上海都不一定能達到,而放眼大城市之外,中國有更多的地方仍然在汙染的生存線下掙扎,看看在中國環保團體的環境調查報告,化工、皮革、塑膠、造紙、 膠鞋、電鍍等工廠排放的劇毒廢水與空氣污染,讓汙水橫流、臭氣沖天,讓居民無水可飲,甚至連灌溉農作物也成了問題,就像台灣七○年代的環境紀錄片,變色的 廢水明顯而囂張地滾滾奔流入河入海,人民純樸的臉上滿是不甘與憤怒,衝突一觸即發,而這正是環保運動的濫觴。

 當中國快速地發展經濟的同時,環境已經惡化到會出人命的地步,2007年11月胡錦濤首次在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了生態文明:「基本形 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、增長方式、消費模式。」環保團體在中國政府的允許下,變成最蓬勃發展的民間組織,是中國政府特別重視環保嗎?當 然不是,中國政府非常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,一個連基本生存權都遭受威脅的不安社會,對政權絕對是更大的威脅。因此政府開始有所行動,這是我們看到台灣媒 體屢屢稱讚中國政府的遠見與魄力,也就是由上而下的環保模式,一面教導民眾要節能減碳、要承擔綠色責任、實行綠色消費;但一面仍然以大投資、大建設來打造 一個經濟霸國。城市可以靠大建設一夕變身,靠奧運與世博的推力進行改造,但城市之外的居民,他們要怎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?


 衝撞與抗爭換來環保


 蓋水庫、電廠、填海開發工業園區,這樣的場景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,經歷了經濟起飛的奇蹟,檢視台灣自己的發展史,至今我們仍然為了過往 的犧牲環境付出代價,經歷了數十年的環保運動洗禮之後,逐漸改變了法律與政策,生活品質的確提升了,但這是一次次民眾抗爭所獲得的成 果,而這是中國願意承受與容忍的嗎?環保運動是來自對於經濟體制的反對與反省,要求製造問題者負起責任,是由下而上的一次次辯論,是一次次結構翻轉,但是 必須要以民間組織來行動,追求環境與生態是人與自然和諧,而非社會和諧,僅僅是有意識是不夠的,必須要有勇氣去衝撞現行體制,才能促使社會進步。

 世博是讓沒有機會出國的中國民眾來這裡過過乾癮?還是一個觀光客喜愛的成人迪化尼樂園?那得取決於中國民間社會對此的認識與行動,也許未來回顧上海世博的歷史定位時,可以知道世博之後導引的是中國的綠色未來?還是只是一個環保秀場?


  • 2010-06-06
  • 旺報
  • 崔愫欣(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理事)

本篇原刊於旺報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