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10/17 | 崔愫欣(《貢寮你好嗎》)導演
光看片名《造雨人》會讓人誤以為這是個求雨的科學故事,看看影片的副標,絕對更清楚地表達了紀錄片的主題──中國的環保鬥士。影 片一開始,拍攝了電視轉播高層在人大會議的演說,要讓祖國「山更綠 、水更清、天更藍……」,宣示中國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,旁白卻諷刺地說,這就是所謂的「雷聲大、雨點小」,一個口號比行動多的國家。
風靡世界的上海世博,打的口號是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」。但城市之外的居民,要怎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?這部影片訴說的正是這樣的故事。面對自然的乾旱,中國政府用科技造雨,但面對人為的荒漠化時,即使強悍如中國,也對環境的反撲束手無策。
現實生活的抗爭困境
這部將在台灣紀錄片雙年展中放映的紀錄片,介紹了中國幾個重要的環境問題,影片分成四個單元,第一個單元是中國南部的「水」,住在杭州錢塘江畔的農婦韋東英,與丈夫打魚為生,但江水卻充滿各種刺鼻異味,化工廠聚集的「南陽化工園區」排放各種廢水入河。韋東英雖然只上到初中,卻敢質疑政府,不是說要環保嗎?為什麼又准許這些工廠污染水、污染空氣,她拿著調查單一家家訪問:你靠什麼維生?覺得有污染嗎?生了什麼病?有一家都罹癌的男人冷靜地述說病況,也有不識字的老太太忿忿地說,沒有水 ,要我們怎麼活?
韋東英將這些調查拿去跟地方政府檢舉申訴,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: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!(不禁讓我想到台灣的藍綠共業),她一 路只求一個道理,卻被警察毆打、流氓威脅,甚至有人半夜來塞錢給她,純樸的她不但沒有退縮,反而越挫越勇,終於獲得媒體報導揭露真相,成為知名的抗污英雄 ,但她的「平民抗污戰爭」卻未停止,至今仍一邊幫著丈夫捕魚,一邊持續 檢舉其他的工業區污染。
第二個單元是「焚燒」,關於北京的垃圾焚化爐事件。北京朝陽區居民趙蕾,因住宅附近垃圾場長期焚燒、填埋垃圾,產生大量有毒、 惡臭、有害氣體,患上支氣管炎,然而北京有20個垃圾場散布各處,想搬家都不知往哪兒搬,趙蕾與其他居民在政府推拖之下,忍無可忍開始連署上街抗議,呼籲當局重視。趙蕾是一個年輕獨立的城市女性,用數位相機拍影片存證、寫部落格,有天晚上她把影片傳上Youtube, 一覺起來發現竟被點閱了上萬次,她發現了網路傳播的力量,開始積極使用新一代網路溝通能力,甚至做諷刺歌曲上傳,號召上千萬的網民聲援,成為雜誌的封面人物。
儘管成績輝煌,但是影片回到趙蕾自身,她只深深感到孤軍作戰的徬徨,網路上即使有再多人聲援,還是得自己一人面對龐大的壓力, 公安的家訪、安撫和威脅,以及為了抗爭付出的金錢、時間與精力, 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的,趙蕾明知這點,但仍說自己不是英雄、不是激進份子,卻無法否認因為這個案例的示範,導致群眾定期上街抗議,不少城市都出現居民集體抵制垃圾焚燒場的選址事件。最後她找到了法律管道,起訴垃圾場索賠1800元。朝陽區法院稱,既然居民買了房子,對垃圾場的存在應當負容忍義務,駁回了趙蕾的訴訟, 明知道抗告政府很難贏,她仍然決定繼續上訴。
環境危機催生新民主運動
第三個單元是「空氣」,湖南長沙有工廠廢棄物與湘江的水污染問題,當地工廠留存大量有毒廢棄物,惡臭飄散在空氣中,導致附近居民健康受害,雞犬皆亡,一位農村婦女與村民共同提起上訴,要求工廠關掉, 甚至因為闖進工廠查看廢棄物而被關進監獄18天,在丈夫的支持下,她與村民決定不要賠償,要抗爭到工廠倒閉為止。
第四個單元是「地球」,內蒙古的沙漠化問題。中國北方沙漠以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向南推進,不但吞沒大片村莊,迫使數萬人逃離家園,這裡已經沒有肥美的水草,蒙古牧民只能在逐漸沙漠化的土地上 定居生活。當土地沙漠化被歸咎為過度放牧、過度破壞植被和地下水 等原因時,政府也只能呼籲農民持續種植,影片中看到牧民抽取地下 水以澆灌那些開闢的耕地,從而又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,沙漠仍在默 默擴張,就像地球的生命力持續下降。
身為一個記錄片工作者,忍不住覺得正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真是一個處處是故事的國度,無怪乎近年來精采的中國紀錄片如雨後春筍,在國際影展上嶄露頭角,成為外界認識新中國的窗口。但身為一個環境運動的工作者,看到的卻是一場場由下而上的辛苦戰鬥,這些鬥士一個個站起來,打著屬於自己的戰爭,有的僥倖成功了,但也代表背後還有更多無名的鬥士散布在茫茫人海中孤軍作戰,從而鼓勵了集體行動的可能性 ,誰也無法否認,中國的環境危機,已助長一股新的民主運動。
這部紀錄片是荷蘭導演盧福陽(Floris-Jan van Luyn)的作品, 西方人要進入拍攝這樣的題材應該很不容易,導演的敘事方式頗為特別,專注在人物的情感與畫面,許多詩意魔幻的影像與人物的描繪, 彌補了對於事件與歷史的交代不足,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環境 事件,而是這些主角面對自己、也面對國家的鬥爭,甚至與家人的關 係與矛盾,探討的是一個人如何在中國社會這個人為的荒漠中「造雨 」──在缺乏公民意識的體制下,孤獨地打出一條維權之路,也是生存之路。
重回到影片的開頭,一個孤單的男人站在荒漠之中,似乎期待下雨 、期待改變,似乎告訴我們,在目前的中國,這樣的鬥士仍是孤獨的鬥士,這樣的英雄是悲劇性的英雄。
本文原刊於旺報
台灣紀錄片雙年展 有兩場放映
![]() |
造雨人 Rainmakers 荷蘭 Netherlands / 2010 / 盧福陽 Floris-Jan van Luyn / 73 min 場次: 預告片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nP4dGypUv0&feature=related 近年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都市發展,拼經濟!卻犧牲了自然環境資源,污染了空氣、水和土地。影片記錄了4 位敢於和地方當局對抗的百姓居民,用自己的方式,以堅強的韌性記錄下這些不公義的事實。在環境汙染危機與政策偏差的「乾旱」下,這四位環保鬥士如何能單打獨鬥地在艱困環境中「造雨」─在陳腐的體制下,創造一番新氣象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